经济学家钱颖一:经济学思维如何应用于教育改革?

时间:2022年10月16日    来源:民教网    阅读:0

在近日举行的第五期“CF40·孙冶方悦读会”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院长、经济学家钱颖一围绕近90万字的新书《大学的改革》,分享了他在教育领域深耕15年的所思所想。搜狐教育《智见》摘录精选形成三篇系列内容陆续发布:《为什么是"大学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为什么重要?》、《经济学思维如何应用于教育改革?》,从这些文章中您或许能大致了解这位著名经济学家的教育思想。

钱颖一

  在思想和思路方面,经济学的视角和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对我在学院里推动教育改革特别有帮助。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看问题的出发点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我们假定人是理性的、资源是稀缺的,这是经济学基本的出发点。在分析框架中,我们习惯于在约束条件下做优化,约束条件包含技术条件约束、财务约束、资源约束、制度约束等。这是与别的学科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在这点上我们非常现实。在约束条件下,我们知道不一定能达到最优,但是努力可以达到次优。经济学讲求效率,所谓效率就是把产出做得更大。

  再者,经济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理解人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问题很重要,也许别人推动一项改革时不会考虑其他人怎么想,但我们会考虑。将这些思路放在一块,使得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特别是在考虑改革问题时,我们会比较现实。

  从现实经验出发,中国经济改革包括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各个方面,到如今我们已经积累了一系列在中国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双轨制"。实际上,我在学院推行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曾经实行过"三轨制"。再比如公司治理问题。80年代后期开始我就在这方面做研究,到企业做过很多调查,明白中国企业里公司治理是复杂的。我们从那里知道了有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之别。当然这不能把所有的方法原封不动地搬到大学来,因为企业和大学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大学里有一个群体叫教师,有一个问题叫学术问题。

  在学术问题上,要教师说了算,要由教师决定。这就是"教师治学"的含义。在这里,教师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里,不存在像学术自由、学术争论、学术判断这样的问题,这是大学里的特殊问题。但是在大学的行政管理方面,跟企业实际上是很相似的,也需要上下等级制度才能把事情落实。大学同样也有外部治理的问题。企业的外部治理中有股东,但是大学没有股东,却有校友。大学也有外面的监管机构。因此,经济改革中的不少思路对我非常有帮助。

  我虽然是清华本科毕业,从1978年到1981年在清华念书,但那时候我对老清华一无所知。我是回国以后才去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对我非常有启发。我所在的经济管理学院,首任院长是朱镕基,他是老清华一辈,1947年入校,1951年毕业。我们这个学院的前身是老清华的经济学系,很重要的人是陈岱孙,他从1928年开始做系主任,一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老清华的传统是我们的财富,这两位长者对我们学院来说都极其重要,我们不仅是尊重他们,关键在于老的传统能传承下来。每一所大学都有它可以传承的地方。

  清华有段特殊的历史,因为它的前身是留美预备班,所以与美国的学校有特殊的关系。我在美国学习执教25年后回到清华担任院长。这25年都在大学里,一共六所大学,位于美国东部和西部,包含私立和公立大学。这段从学生到教授的经历对我日后很有帮助。

  身为院长有很多操作性的事情要做,不能光是理念。例如实行教师长聘制,我们经管学院是最早的试点,现在清华全校都完成了,其他学校也开始做了。我们遇到的一个具体问题是,从哪个教师职称开始授予"长聘"呢?我经历过六所大学,遇见过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哈佛,只授予正教授长聘,除此之外还有耶鲁、芝加哥等少数大学。第二种是所有副教授及以上全部都授予长聘。伯克利加州大学就是如此,但这种情况很少。第三种是在副教授中有长聘,也有非长聘。斯坦福大学和大多数大学是这种情况。

  倘若你要问我经验上的事实,三种模式在国外都有,都能找到例子。但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国情下,哪一个模式最适合?我认为在中国的国情下,第三种是最合适的。

  如果只授予正教授长聘,由于在中国评上正教授需要很长的时间,万一拿不到长聘,岁数太大就不太好找工作了。而选择给所有副教授长聘,在中国会带来很大问题,因为我们的副教授人数很多,如果副教授都给长聘,不能再解雇,大学的成本就会很高。

  综合考虑,第三种是最符合国情的,一部分新升的副教授不是长聘,但过一段时间后,在评为正教授之前,可授予长聘。即使在副教授时没有拿到长聘,老师还比较年轻,还有机会可以到其他地方找到工作。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参考国际经验,一要了解多种情况,二要考虑中国国情。

  再比如,我们熟悉的常春藤大学,其中绝大多数之中的商学院不招收本科生。所以很多人马上推理得出,美国好大学本科都没有商学院。然而这句话对不对呢?常春藤大学里面有一所大学--宾州大学,本科是有商学院的,而哈佛、耶鲁确实没有,但是这几所大学在几千所大学里面只是属于少数几个,而绝大多数州立大学本科都有商学院。我们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是很在乎样本的选取的。

  所以经济学看问题的方式对思考清楚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其实国内有不少学校也在推进大学改革,但碰到了一些阻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思考清楚。为什么强调思考?就是因为想清楚了操作起来成本才会比较低。中国经济改革、企业改革当中有大量这样的例子,只有想清楚了,成本才会低,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对教育进行批评是很容易的。教育这个领域,似乎可以随便批评,也确实受到比较多的批评。而非常难的是做一些建设性的改革。要把事情做成并不容易,必须考虑现实约束条件。虽可能无法获得最优的解决方案,却可以做出改进,达到次优的效果。

图书介绍:

  《大学的改革》是钱颖一过去10年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院长,过去15年在中国教育领域不懈耕耘的实录。它包括《第一卷·学校篇》和《第二卷·学院篇》两卷,前者涵盖各种类型的学校,后者聚焦清华经管学院。本书体现出 大学改革的一个主题——“大学为学生”,以及大学改革的两项内容——“实践现代教育理念”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更多关于民教网-民办教育信息网,民办学校查询,教育网证件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教育网毕业证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民教网学历查询,民教网证书查询,尽在:www.cnhsi.com.cn

本文章由(民教网)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